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”,其内容和要求是: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、量、形、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,建构初步的数概念。
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”,其内容和要求是: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、量、形、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,建构初步的数概念。以下是《幼儿发展指南》课程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。
一、教师要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
作为教师,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、和谐、自由、宽松的学习环境,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。如:在认识时钟的教学活动中,我们可以在课前带领小朋友参观钟表店,课堂上为小朋友准备可以拨弄的钟面,这样,小朋友可以通过看一看、想一想、听一听、拨一拨,学会认识时钟,建立珍惜时间的初步概念,从而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。
二、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
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,只有通过发现式、启发式、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,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、自觉性和创造性。
1、教学方法多样化。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,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、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,如游戏法、实物教学法、比较法等等,激活数学课堂的气氛,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。
2、组织形式生活化。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,周围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,有一定的颜色、大小、形状,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。
因此,将抽象的数学活动生活化不但内容丰富,生动具体,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,学习过程轻松自然、温暖亲切。
如在小班数量对应活动中,我们可以结合《水果对对碰》请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数量,用准备好的彩笔进行对应连线。
三、操作学具要多样化
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。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,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,使操作材料在正规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。
1、材料的多样性
2、材料的丰富性
3、材料的层次性
4、材料的操作性
四、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
1、合理创设游戏情景,让幼儿在玩中学、学中玩。
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,幼儿就能学得轻松、积极主动。因此,教师应注意创设发现问题的游戏情景,让幼儿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充分感受探索学习的乐趣。
2、巧妙结合幼儿生活,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。
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,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、颜色、形状、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,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。在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,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,开展有趣的数学小游戏,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,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。
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,教师应该让幼儿真正做到“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,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、甚至高效。《幼儿发展指南》衷心希望在幼儿学数学的这条路上,能处处蕴藏着思考、解决问题及发现的喜悦与挑战,让幼儿喜欢上数学、爱上数学,从而快乐学习数学。